8个隐藏信息差,决定你在美国是赚钱还是赔钱

发布时间:2025-08-19      
返回列表

无论你是做跨境电商、留在美国发展的留学生,还是打算来美创业开启第二人生,都绕不开这些“看似细小、实则致命”的信息差。

 

有人因为开户被卡,有人被税务绕晕,有人甚至连孩子读书与签证的关系都没搞清楚。今天我分享 8个亲测的“美国认知盲区” ——少踩坑、省钱,甚至能决定你能否真正站稳脚跟。

 

信息差1:批发不交销售税

美国销售税只在零售环节收取。做批发只要提交 Resale Certificate,即可“零税交易”。很多人没做,白白替客户垫税。

 

信息差2:注册公司容易,租办公室难

几百美元几天就能注册公司,但要租办公室,房东会查收入、流水、信用记录,甚至要求SSN。没有真实地址,很多平台(Amazon、Walmart等)会判你高风险,账号随时可能关停。

 

信息差3:签证≠不能留下

美国签证体系比想象灵活:

F-1毕业后有最长3年OPT,可创业、设公司;

O-1、L-1、H-1B等多条路径可延长身份;

B1/B2期间也能以股东身份参与商务。

关键是 合规操作 + 清晰身份。

 

信息差4:工资收入 VS 商业收入

在美国,打工人(W-2)几乎无抵扣空间;而通过LLC/S-Corp收款,可抵扣设备、房租、差旅、软件等开支。

税收逻辑是 “对利润征税,而非对收入”。会不会“换口袋”,决定你能省下多少钱。

 

信息差5:信用比存款更值钱

美国金融系统看重 信用历史,而不是存款。

一张信用卡、按时还款,就能建立信用分数,影响到租房、贷款、办卡、创业融资。很多人存款十万,却因无信用,寸步难行。

 

信息差6:不注册商标=白干

美国是 “先申请,先保护”。不注册商标,品牌随时可能被抢注。无论电商还是实体,第一步就是注册TM,确保合法权益。

 

信息差7:签证在身,也能合法赚钱

误区是“没绿卡不能赚钱”。事实上:

F-1 OPT期间可开公司;

B1/B2可做股东,不直接运营;

O-1/L-1可合法创业。

关键在于 税务合规,而不是身份标签。

 

信息差8:注册美国公司自带“隐形福利”

开通美区银行、Stripe/PayPal

申请ITIN税号,优化税务架构

建立国际信用,申请商业信用卡

资产隔离、身份隐匿、融资便利

 

美国公司不是“摆设”,而是进入全球商业体系的入场券。

美国机会确实多,但机会背后全是细节。

真正赚钱的人,不是因为“运气好”,而是他们懂规则,避开坑,把钱放进了正确的口袋。